5月8日,國網遼寧省電力有限公司科技數字化部專責王麗霞登錄遼寧碳排放監測分析服務平臺,查看能源、用電、火力發電和清潔能源發電等相關數據,并調閱全省電碳熱力圖、產業布局熱力圖、碳排放結構全景圖、區域碳排放畫像等功能場景。“平臺可以直觀展示遼寧省以及各地市、各行業的碳排放量、碳排放強度和碳減排量,為各級政府制定碳減排政策提供數據支撐,助力產業布局優化。”王麗霞介紹。
遼寧作為老工業基地,能源結構偏重,經濟增長對能源消費依賴性較強。為了促進遼寧綠色低碳發展,服務遼寧清潔能源強省建設,2022年12月,國網遼寧電力建成遼寧碳排放監測分析服務平臺,利用電力大數據開展分地區、分行業以及針對特定園區和企業的碳排放監測,為各級政府開展“雙碳”相關工作提供數據支撐、輔助校核和決策參考。
接入海量數據 建立“雙碳”數據倉
遼寧碳排放監測分析服務平臺實時接入各領域監測指標相關的碳排放數據,實現了分區域、分行業的各類數據資源的全量、快速匯聚,打通內外部橫向數據交互鏈路及縱向數據共享通道。截至4月底,遼寧碳排放監測分析服務平臺累計接入區域和行業用電數據66426條、發電數據194175條,特定園區數據2400條、特定企業碳核查報告數據12800條。
國網遼寧電力充分利用這些數據,分析各區域、行業及園區、企業在不同生產活動中的工業碳產生量、碳排放強度,為“能源-標準煤-電力-碳排放”之間的換算提供數據基礎。國網遼寧電力分批次、分行業編制了相關數據需求清單,構建了數據接入標準體系,厘清了數據資源現狀。以鋼鐵生產企業為例,平臺全面梳理行業、企業“雙碳”數據需求,累計接入遼寧7家鋼鐵生產企業的117534條數據,涉及一次能源數據32793條、凈購入電力和熱力數據12591條、生產過程數據72150條。
“平臺依托這些數據構建鋼鐵生產企業碳排放數據庫,明晰企業碳排放來源,實現碳排放動態監測和精確核算。”國網遼寧電力科技數字化部平臺數據處副處長呂旭明說,平臺測算出7家鋼鐵企業2022年總碳排放量為9125萬噸,較前一年降低1.02%;今年第一季度碳排放量為2053萬噸,同比下降1.32%,碳排放強度為1.52噸二氧化碳/噸鋼,同比下降0.83%。這些數據可以用來指導鋼鐵企業開展碳排放運行監測,并采取相關措施提升能效水平。
“電碳計算模型” 為政府提供精準測算依據
日前,國網遼寧電力依據全社會用電量,通過“電碳計算模型”測算出4月份遼寧全社會碳排放量為0.58萬噸。其中,第一產業碳排放量2.9噸,第二產業碳排放量0.51萬噸,第三產業碳排放量670噸。
“政府相關部門以往是通過獲取統計局年鑒中前一年的能源消耗數據,再按照排放因子法計算碳排放量的。”呂旭明介紹,由于年鑒的數據存在滯后性且數據會有缺失,據此核算出的碳排放數據較為粗放。而在“雙碳”目標背景下,獲取更精細、更準確、更及時的碳排放監測數據尤為重要。
電力是能源消費的重要構成,電力消費與能源活動具有高度耦合性。這為碳排放監測提供了新思路。國網遼寧電力深挖電力大數據與基礎能源消耗間的關聯,發揮電力大數據準確性高、實時性強、價值密度大、采集范圍廣的優勢,構建以電量折算碳排放的“電碳計算模型”,實現碳排放數據精準測算。“電碳計算模型”還可以有效反演、推算能源活動和碳排放情況,基于碳排放監測分析結果,推動建設減污降碳長效機制,輔助政府評估碳減排成效。
國網遼寧電力持續優化“電碳計算模型”驗證和應用工作,將于今年構建全省73個細分行業不同維度的碳排放量應用場景和分析報告,突出分析、跟蹤碳排放量異常區域和行業,并結合全省、各地市“電碳計算模型”,對全省、各地市、細分行業的碳達峰情況開展測算。
搭建特色應用場景 助力企業節能減排
國網遼寧電力還結合地區實際,在遼寧碳排放監測分析服務平臺上搭建了特色應用場景。比如,該公司相繼開展了鞍山海城菱鎂產業園、華晨寶馬汽車有限公司、朝陽城市供熱有限公司等典型園區和企業的“雙碳”監測,研究不同場景、不同行業、不同領域的“雙碳”監測手段和分析方法,引導各領域、各行業轉變生產方式,降低碳排放水平。
海城菱鎂產業園碳結構全景監視及態勢感知應用場景顯示:目前,菱鎂產業園有菱鎂企業286家,年均產能2200萬噸。
當月,國網遼寧電力將平臺生成的3月份海城菱鎂產業碳分析報告送到菱鎂產業園和相關企業負責人的手上。報告顯示:每冶煉1噸礦石排放0.5噸二氧化碳,電熔鎂制品每噸電耗平均為3000千瓦;3月份,菱鎂行業累計碳排放量274.84萬噸,同比下降5.8%,其中,煤炭產生二氧化碳8.9萬噸,同比下降9.7%。
海城菱鎂產業園技術顧問王連勇說:“我們每月都會收到國網遼寧電力的分析報告。遼寧碳排放監測分析服務平臺特色應用場景的監測分析具有針對性,對菱鎂行業碳減排工作很有幫助。”
王連勇舉例說,為加快綠色轉型發展,園區企業海城鎂礦集團有限公司與國網遼寧電力合作,實施了菱鎂熔爐智能化改造。雙方創新應用“5G+菱鎂工業互聯網平臺”實時調節功率,實現能耗數據實時分析、故障設備隨時切除、清潔能源高效利用。3月份,海城鎂礦集團有限公司碳排放量為17.4萬噸,同比下降了3.7%。(張愛萍)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