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想知道澆灌的用水量,看看用了多少電就行。這種方法不僅省錢、精確,還能增強村民的節約用水意識。”4月17日,正在田間開展春耕春灌走訪服務的山東省鄒城市唐村鎮水管員張波說。
山東是農業大省,農業灌溉取水口眾多。過去,水利部門缺乏監測農業用水情況的有效手段。為貫徹落實水利部《關于強化取水口取水監測計量的意見》和國家電網有限公司有關要求,切實解決農業用水直接計量投入大、管理難的問題,自2022年9月起,國網山東省電力公司與山東省水利廳合作,實現水、電之間業務互聯、數據共享,結合山東省地質構造多樣、水資源分布不均的特點,選取濟寧、聊城為試點地區,合力開展以“水-電檔案匹配、水-電折算系數庫構建、電力看水資源監測應用”為主要內容的“以電折水”工作。雙方合作探索應用電力大數據折算取水量,推動農業節水灌溉、智慧化管理的做法。
“以電折水”就是通過研究用電量與用水量之間的關系,分析確定水-電折算系數,進而由用電量數據推算出用水量數據。
聊城供電公司在開展試點工作中,聯合聊城市水利局積極探索,按地質分區選取典型井口計算區域“以電折水”系數。聊城供電公司結合聊城市農業灌溉用電規律、機井用電數據采集顆粒度等,組織98個供電所的2413位臺區經理深入現場,將水、電信息數據細化到行政村,形成水、電監測信息基礎臺賬,完成農業排灌信息、取水口與電表的數量關系摸排工作及灌溉用電占比等水、電檔案信息核對工作。該公司依托國網山東電力能源大數據中心,完成了“電力看水資源”應用部署,實現了機井用電用水監測、區域用水分布分析、用水趨勢分析、水-電系數折算、機井異常預警等功能,大幅提升了水資源管理的智能化水平。
在濟寧市,濟寧供電公司聯合濟寧市城鄉水務局,通過實地調研走訪,總結提煉了調研、篩選、匹配、摸排“四步工作法”,明確了水、電合作實施路徑。濟寧供電公司對由大電網供電的農業灌溉機井,以水-電匹配到村的精細度開展“以電折水”工作,通過匹配分析農業灌溉機井水、電數據,根據機井用水監測和供電方式明確機井分類及折算權重,按照“村-鎮-縣-市”分層級構建“以電折水”系數庫,實現了不同行政區域水-電系數全覆蓋。濟寧供電公司還聯合山東省水利科學研究院研發了標準化水-電雙控監測終端,通過采集典型機井的水、電數據,優化各區域“以電折水”系數。該終端支持農戶刷卡取水,能幫助村委會委員和鄉鎮水管員及時掌握農田澆灌用水情況。
截至目前,聊城、濟寧兩地已完成1.01萬個行政村、25.75萬戶農業排灌客戶和20.71萬個取水口的信息核對工作,實現16.86萬眼機井“以電折水”監測計量,降低了農業節水工程管理費用和農戶的灌溉成本。國網山東電力與山東省水利廳將在總結完善試點經驗的基礎上,積極推廣“以電折水”,助力農業用水數字化、智能化。(崔浩杰 胡恒瑞 趙寰)
評論